好評中國|文旅融合: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

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,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、實現共同富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。在消費升級與產業轉型的雙重驅動下,文旅融合正以文化賦能旅游、旅游反哺文化的雙向互動,成為激活縣域經濟內生動力的核心引擎。從湖南益陽清溪村的“文學+文旅”模式到貴州榕江的“村超”現象,縣域文旅融合的實踐正以多元路徑詮釋著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。
文化基因解碼:實現從資源稟賦的深度挖掘到文化價值的系統重構
縣域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挖掘地方文化的獨特性,通過文化符號的創造性轉化,將“沉睡資源”轉化為“流動資本”。這種模式的關鍵在于建立“文化基因庫”。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的故鄉,也是《山鄉巨變》的創作背景地。深厚的文學底蘊,為清溪村的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近年來,清溪村立足自身優勢,積極探索“文學+文旅”的發展路徑,將文學資源轉化為文旅產業的核心競爭力。通過建設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、打造21家清溪書屋等文化項目,清溪村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文化體驗,更讓文學成為吸引游客的“金字招牌”。數據顯示,2024年清溪村共接待游客超135萬人次,旅游收入1700余萬元,村集體收入達到139萬元。文旅融合不僅讓清溪村實現了經濟上的飛躍,更讓文學在鄉村全面振興中發揮了獨特作用,印證了文化賦能產業的乘數效應。
科技模式助力:達成從傳統業態的科技賦能到創新模式的多元探索
激活縣域文旅融合“乘數效應”,科技創新是最好的催化劑。當前,人工智能、全息影像、數字光影等技術應用,為文旅產業發展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。平遙的晉商票號元宇宙、棗莊的光影秀、洛陽的劇本殺,利用VR、AR等技術打造沉浸式場景,為游客精心打造了一場觸動全感官的盛宴。沅江市依托洞庭湖生態資源,運用VR技術重現"漁舟唱晚"的傳統漁獵場景,開發智慧導覽系統講述湖區人文歷史,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館。同時,通過短視頻平臺開展"云游沅江"直播活動,單場觀看量最高突破百萬。這種"線上引流、線下體驗"的新模式,不僅拓展了客源市場,更推動了傳統旅游業的數字化轉型。2024年,沅江旅游收入線上渠道貢獻率超過30%,顯示出數字技術對文旅融合的強勁助推力。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,正在重塑縣域文旅產業形態,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。
治理體系革新:完成從政府單一主導到社會多元共治的轉型跨越
縣域文旅融合的可持續性,依賴于治理體系的現代化轉型。貴州榕江“村超”賽事的成功,源于“政府引導+村民主導+社會參與”的治理創新。當地政府投入資金完善足球場、直播基地等基礎設施,村民自發組織賽事運營、文化展演,抖音、快手等平臺提供流量支持,形成“超好吃”美食、“超好玩”美景的協同效應。2024年,“村超”帶動榕江旅游收入增長400%,成為基層治理創新的典范。
從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到產業生態的系統重構,從科技賦能到治理體系的現代轉型,縣域文旅融合正在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。這些實踐揭示了一個核心邏輯:唯有將文化厚度轉化為產業高度、將資源稟賦轉化為發展動能、將治理創新轉化為制度優勢,才能實現“綠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銀山”的永續轉化。當縣域文旅從“景點旅游”邁向“全域旅游”,從“資源依賴”轉向“創新驅動”,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將更加堅實,共同富裕的圖景也將愈發清晰。
【來源:沅江新聞網 】
